微软大举进军可穿戴设备领域 基金火速加码两股
www.yingfu001.com 2014-02-13 10:26 赢富财经网我要评论

  微软向物联网部门调集人马 或推可穿戴设备开发

  [导读]微软的物联网团队,已经被更名为“微软嵌入”部门,并加入多位高管。

  从CES2014的穿戴设备,到谷歌斥资32亿美元收购智能家居厂商Nest,显示物联网和嵌入式智能设备的广阔发展前景。而在最近,微软的物联网团队,也大举增加人马,据称,穿戴设备将是物联网部门的研发领域之一。

  据多位消息人士称,微软的物联网团队,已经被更名为“微软嵌入”部门。去年底,微软对物联网部门进行了重组,离开了“Windows服务器集团”,由微软执行副总裁Terry-Myerson领导。

  在此之前,微软嵌入式部门主要集中在企业和行业客户,而非普通消费者。他们的任务是劝说零售、医疗保健、制造、汽车行业,在不同的设备中采用嵌入式的Windows操作系统。

  不过,这一团队正在增加人马,另外未来的业务将包括穿戴设备。

  据微软高管Steve-Teixeira的LinkedIn个人页面显示,去年底,他已经成为物联网部门负责合作伙伴计划的负责人。他此前曾经在开发工具VisualStudio平台部门负责项相关计划。在加盟微软之前,他曾经在Borland公司工作,负责Delphi等开发工具。

  另外一位微软高管Jonathan-Smith,在一月份加入了微软物联网部门。之前,他曾经在微软开发者事业部,负责行业计算等事务,他最新的职务,是在微软云计算技术部门担任集团计划经理。

  在LinkedIn个人网页中,Steve-Teixeira表示,微软物联网部门的角色,是提供面向非PC产品、平板、手机、平台设备的操作系统和云服务,这当中包括了工业设备、穿戴设备、汽车、消费电子等。

  媒体注意到,微软物联网部门的服务领域中,涉及了穿戴设备,而在过去,微软的Windows嵌入业务,尚未进入到消费电子产品中。

  在穿戴设备领域,微软的行动似乎落后于对手。而到目前为止,微软内部是否正式制定了穿戴设备发展战略,以及哪些部门负责该计划,还不得而知。就在去年底,也有消息称曾经研发游戏体感设备Kinect的微软高管Alex-Kipman,已经组建了团队,准备研发智能穿戴设备,这当中包括了智能手表、智能眼镜。

  另外,微软高管张亚勤在CES2014上表态称,五年之内,智能穿戴设备还无法形成一个大产业。

  需要指出的是,微软之前进入平板市场,但表现不佳,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之后,如何整合一个大型企业还将是一个头疼的问题,有分析人士指出,微软在软硬件整合领域的资源有限,穿戴设备,暂时难以成为微软的战略优先级产品。(腾讯科技)

  北京君正:客户批量出货,确立公司可穿戴龙头地位

  北京君正 300223

  研究机构:华泰证券 分析师:周毅 撰写日期:2013-12-23

  事件:公司客户土曼科技的智能腕表T-Fire已于12/22日开始批量出货,此次发货源于9/5日土曼通过微信朋友圈进行产品预售,11个小时预售出1.87万只土曼智能手表,直到9/6日公司停止预售前,预订量达到创记录的7.37万,成为全球发售最快的智能腕表,从T-Fire火爆预定到批量出货,我们有以下观点:

  土曼模式将加速智能腕表的市场推进,巩固北京君正的可穿戴龙头地位。相比其他智能腕表供应商,籍籍无名的土曼能在没有召开产品发布会的情况下,亮眼的预售成绩得益于:1)“社交网络+直销”的模式创新。T-Fire是第一款通过朋友圈推荐的直销模式,此模式与小米科技的“明星(雷军)+直销”模式异曲同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效率远高于传统渠道销售模式;2)君正低功耗AP芯片为T-Fire高可用性提供坚实基础: T-Fire基于公司JZ4775,配合E-ink低功耗屏幕,使T-Fire拥有远超同类产品的7天待机时间,考虑到君正14年将推JZ4775改进款,功耗将再度下降至少30%,因此我们再次重申5月份全市场首推以来,用4份报告反复强调的观点:北京君正在可穿戴AP低功耗领域拥有的是全球领先优势,且此优势至少可以维持到14年8月份;3)T-Fire高性价将巩固公司可穿戴龙头地位,T-Fire预售499元,开放销售699元,远低于竞争对手1000~2500元价格区间,此互联网思维下定价策略类似于小米科技,将大幅吸引消费者对可穿戴新品的尝试意愿,也将带动更多智能腕表商加入类似的直销模式,从而使可穿戴产品的传播大大提速,在此快速普及过程中,君正AP很有可能将成为腕表AP事实标准,夯实其可穿戴龙头地位。

  公司业务弹性巨大,未来空间可期。芯片设计(IC Fabless)行业具有一两款成功产品极可能带来数倍数十倍的业绩贡献特点。我们在悲观、中性、乐观假设条件下,分别作出公司盈利预测发现,即使在悲观条件下,业绩未来3年成长将高达2.94倍,在乐观条件下,业绩未来3年成长有望达到惊人的13.75倍。

  盈利预测:遵照谨慎性原则,我们在悲观假设条件下,预计2013~2015年收入分别为0.92亿、1.67亿、4.68亿,增长为-14.2%、82.0%、180.7%,EPS分别为0.32元、0.54元、0.94元,由于公司长期持有大量现金而没有负债,扣除现金后PE分别为84x、50x、29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风险、可穿戴市场发展缓慢、公司经营风险。

  中颖电子:受益智能可穿戴设备100亿美元盛宴

  随着谷歌眼镜、三星智能手表的面世,智能可穿戴设备已成为时下最热门的科技话题之一,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未来移动智能产品发展的主流趋势。2012年,著名调研公司Forrester表示,可穿戴计算技术将引发“新的平台大战”。市场研究公司Juniper Research预计,2013年可穿戴计算设备的市场规模将达到8亿美元,2014年将达到15亿美元,到2017年,可穿戴计算设备出货量将从今年的约1500万部增加到7000万部,市场规模可能接近100亿美元。

  在A股市场,也有一批与智能可空戴设备产业链相关的公司,早在今年初即被资金所热棒。其中,中颖电子(300327)就是其中的一员。该公司所生产柔性芯片已应用于部分智能可穿戴设备,未来有望在行业盛宴开启时充分受益。目前,公司市值不到20亿,成长空间十分广阔。

  智能可穿戴设备有望接力智能手机

  智能穿戴是指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2012年,搜索引擎巨头谷歌公司宣称将发布智能眼镜,在科技界引起了巨大反响。此后,苹果、微软、三星、台湾宏达,以及国内的百度、盛大都传有意介入该领域。今年4月份,该眼镜面世,尽管售价高昂,但依然获得市场的青睐;9月份,三星公司在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展上正式发布了智能手表。可以预计,以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科技巨头会推出智能可穿戴设备。

  智能可穿戴设备之所以会激发众多科技巨人的热情,是因为其市场潜力大,为未来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方向。被称为“互联网女皇”的美国KPCB分析师玛丽·米克尔在今年的互联网趋势报告中,尤其强调了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增长潜力,认为这是下一个热门领域。美国青蛙设计公司首席创意总监Mark Rolston表示,当今流行的移动设备必将告一段落,可穿戴式计算设备如智能手表等将越来越受欢迎。智能可穿戴设备作为未来可能取代智能手机的终端产品,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将互联网或通讯网络获取的信息,以辅助信息的方式来增强人们的视觉。从谷歌最新发布的智能眼镜宣传片来看,谷歌眼镜目前提供的辅助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短信、导航、即时翻译、日程管理等。市场调研公司高德纳预计,至2016年,可穿戴智能电子产品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

  政府促信息消费带来政策红利

  7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促进信息消费的各项工作,会议提出把握好市场导向、改革推进、需求引领、有序安全发展的原则,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实现“十二五”后三年信息消费规模年均增长20%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大幅增加。10月8日发改委发布的《实施2013年移动互联网及4G产业化专项的通知》里将智能可穿戴设备列为重点支持方向之一。该文件提出,重点支持研发低功耗的可穿戴设备系统设计技术、面向可穿戴设备的新型人机交互技术及新型传感技术、可穿戴设备与智能终端的互联共享技术、可穿戴设备应用程序及配套的支撑系统技术,实现可穿戴设备产品产业化。

  分析人士认为,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信息消费作为促内需的重要手段的背景下,后续有望出台更多的利好政策,行业内的相关公司也将因为而获得红利。

  公司为柔性电子细分行业龙头

  公司主营业务是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和加工,研发相关电子系统模块,专注于家用电器、电脑数码、节能应用三大市场,在小家电控制领域国内市占率达20%,排名第二,是行业内领先企业。同时公司长期深耕OLED行业,目前PMOLED年收入已突破千万,并且已经储备了AMOLED技术。今年8月,国内首块彩色柔性AMOLED显示屏研制成功,公司的低成本试用解决方案有望迎来快速发展。而公司另一项与智能可穿戴设备有关的产品是芯片。此前,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明确表示,公司已有部分芯片已经被客户应用到可穿戴产品中,包括眼镜、手表和医疗领域。公司还表示,已经具备了动力锂电池管理系统(BMS)技术,已获得了国际级大厂的导入设计,并通过了验证,有望打破德州仪器对这个细分行业的垄断。

  另据了解,公司数月前已经推出了一款高性能的智能手机TFT屏幕驱动芯片,这是国内第一款自主开发的WVGA分辨率、Ramless带MIPI高速传输规格的TFT LCD 智能手机屏幕驱动芯片,目前已经进入量产,将实现部分产品的进口替代,成为公司未来新的增长点。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虞凌云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22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360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