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是并购私募的好时机

www.yingfu001.com 2016-06-24 00:54 赢富财经网我要评论

  在小私募难存活、大私募求自保的环境下,沪上一家私募却在逆势成长,无论是在业绩还是规模抑或内部架构上,都显得独树一帜。这家私募名为念空科技,董事长名为王啸。

  这位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工作后不断在量化领域摸爬滚打的人,在坚定看好量化投资前景后,于2015年3月成立了念空科技。凭借在老东家歌斐资产的FOF投资经验,王啸通过诱人的业绩提成并购了不同策略的海内外优秀基金经理,这使公司产品业绩在股市大跌后依然逆势上涨。

  不过,王啸并不满足于此,他还有更大的愿望。“别人都在熬冬天,我们却在搏未来。”王啸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业绩只是一方面,虽然现在是私募的坏时代,但另一个方面也酝酿着一些机会。在看好国内并购环境之后,他就坚定了念空科技的并购方向,并在艰难的环境下不断扩大公司软件和硬件,他们的目标是成为像美国千禧年那样的大型对冲基金机构。

  海外和本土混搭,公司内部架构更像MOM

  在成立念空科技之前,王啸创立了歌斐资产量化投资部,并担任投资总监,这也为他成立念空科技奠定了深厚的经验基础。在此之前,王啸还曾是东海基金专户投资部投资经理、量化组负责人。更早之前,他还担任过国泰君安研究所分析师,中海基金策略研究员、金融工程研究员、投资总监助理。

  王啸的经历和国内其他很多基金经理一样,从研究员到投资总监助理再到投资总监。在被期货日报记者问及如何成长时,没有海外求学背景的他,笑着用“土鳖路线”来形容自己的成长路径:“最开始我是在基金公司做策略,那时是在一堆海龟中学习。后来进入歌斐资产做FOF,又从那些大牛私募中学习了很多。”

  有了这些工作经验,2015年3月,在私募行业迎来开放之时,王啸顺应大势成立了念空科技。虽是一家新型私募,但念空科技的策略团队却并非“新生儿”。据王啸介绍,念空科技的现有策略2014年8月就已在一家叫呈瑞基金的公司开始实盘操作,并与外部展开合作,产品距今有一年多的业绩。

  谈起念空科技的成立背景,王啸回忆说:“当时呈瑞基金旗下涵盖量化、新三板、股票、宏观对冲、VC等业务。我觉得量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决定把这部分分离出来,单独成立一家公司。”

  仔细观察念空科技的内部架构,在基金经理配置上,公司有点像MOM(Manager Of Managers,管理人的管理人基金)形式。“在给每个量化子策略配置基金经理时,我们引进了一些具有国际一线对冲基金从业经验的基金经理,核心成员均来自SAC、Millennium、Citadel、World Quant等华尔街著名对冲基金和国内公募基金。”王啸颇为自豪地说。

  作为念空科技的董事长,王啸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股票类高频数据的策略开发上。除他以外,其主要策略合伙人、投资总监Kevin Zhou主要负责统计套利策略。公开资料显示,Kevin Zhou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有15年量化投资经验,曾任职于全球顶级SAC对冲基金,管理一个全球6亿美元的量化策略。

  与Kevin Zhou一样,另一位基金经理郭总也是念空科技的重要成员、北美地区负责人。虽然郭总同样是统计套利策略方面的专家,但在王啸看来,两人不同的是,Kevin Zhou擅长反转,郭总则专注动量。据王啸介绍,郭总有13年量化投资、基金管理以及股票交易经验,曾在Amaranth Group Inc担任统计套利策略师,也在Ellington Management Group和Millennium Management LLC分别管理一个7亿美元的中性股票组合基金和美股市场基金。

  在王啸看来,重金聘用这些在海外有丰富经验的量化投资经理,甚至将他们发展成为合伙人非常值得。他分析说:“海外PM的优势在于策略开发的严谨性和对细节的把握,短期看他们不一定比本土私募基金经理赚得多,但每一家公司的生死存亡其实都体现在细节上。”

  基于这一想法,除了套利策略外,念空科技的其他策略也由具备海外投资经验的基金经理担任,如多因子策略由曾任职于Millennium分析师、鸣石投资基金经理并精通各种市场中性量化选股模型的金总操作。

  不过,王啸并不仅仅将眼光放在国际上,国内优秀的基金经理也会被其纳入麾下。如念空科技去年并购了北京一家商品CTA私募,这支6人团队关注的焦点一直在商品期货上,并购之后,正好填补了念空科技在CTA策略上的空白。

  虽然公司结构像极了MOM,但念空科技比MOM更强的一点在于内部架构非常紧密。比如策略团队加入公司后,他们并不只是简单了解策略的逻辑,而是对算法要有非常清晰的了解,甚至可以对策略代码进行修改。王啸举例说:“去年我们收购北京团队后,不是直接给他们钱,而是和他们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策略算法和交易算法的整合,由于他们更专注在策略算法的开发上,积累了多个商品子策略,而念空科技的优势在于严谨的策略开发流程和交易算法对接,所以我们把这些策略都剥开,每个策略匹配上一个算法交易模块。”

  严格把握风控关,多策略吸引机构投资者

  既做过策略又做过FOF的投资经历,让王啸对投顾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也由此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选择标准。“做FOF时,我是以买方姿态接触私募,有信息优势,加上我自己也做策略,敏感性强,投顾想唬我比较难。”王啸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念空科技的核心成员也都有着丰富的交易经验,自己与他们相辅相成。

  MOM内部架构搭建好之后,王啸除了股票高频数据类策略的研发,主要负责资金配置。“高夏普、低相关是我的主要配置原则,总原则是使中性策略的波动率和期货策略的波动率相匹配,但是我不会刻意优化配置,不会根据过去6个月的表现找出最佳参数重新配置策略,策略配置完成后基本不会改变。”王啸说。

  在这种配置原则下,念空科技产品业绩表现一直较好。“做FOF之后,我感觉一定要有多策略的理念,所以我们的四大策略在逻辑上是互补的且相关性几乎为零。比如2014年12月那轮行情,偏好高波动率的短期交易套利策略和CTA策略净值上涨,有效弥补了厌恶高波动率的统计套利和多因子策略的净值下跌,发挥了多策略组合的优势。”王啸解释说。

  据了解,念空科技当时的量化策略包含多因子、统计套利、CTA、ETF高频做市策略,但由于市场原因,目前ETF高频做市难以展开操作。值得一提的是,接触过不少私募的王啸在策略上非常注重风控。在他眼里,风控是所有策略的关键。策略是可以慢慢研发的,但风控是开发不出来的,它是日积月累的成功经验。

  王啸坦言:“实现高质量的绝对收益首要条件是避免大幅度回撤。我对每一个单独的策略都有严格的收益回撤标准,宁愿牺牲收益,也会确保每一个单一策略的回撤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再加上多个策略之间低相关性,从而保证产品有稳健的表现。”

  在策略上线和淘汰机制上,王啸表示,念空科技有自己的投资决策委员会,策略上线的决定权在他和另一个合伙人手中,策略的淘汰在于半年内他们只关心策略的最大回撤,即该策略的最大回撤不能超过历史回撤最大水平,一旦突破立马下线,这是他们的标准,并且他们所有模型的最大回撤都控制在5%以内。如果超过半年,他们会看滚动策略半年年化收益率,然后再与回测模型比较。

  据王啸介绍,由于波动率控制得好,念空科技非常受机构投资者的欢迎。“我们90%以上的资金来自银行、保险、FOF等机构,个人客户占比在5%至6%。”王啸自信地告诉记者,管理规模近35亿元的念空科技已进入招商、兴业等多家银行白名单,同时还是招商银行(600036,股吧)FOF产品中最大的投顾。

  另外,对量化私募来说,数据和研发必不可少,念空科技目前有30个投研人员,原始数据来自万德、国泰安、朝阳永续等数据机构,再进行二次清洗入库,并且这些数据均有两套备份。“我们每年在数据上就有一两百万元的投入,目前有16台服务器,数据量非常大。我们放服务器的房间就像网吧一样大,所有的数据都是按照最高的标格在做。”王啸说。

  铁心做私募并购,立志成为中国的“千禧年”

  外部团队之所以愿意加入念空科技,是因为王啸给予的丰厚业绩提成。“对于新加入的策略团队管理的产品,我会直接给他们30%的费前业绩提成,并且他们不用承担场地、工资人力成本。”王啸说。

  实际上,从业内普遍20%的业绩提成来看,王啸的这一举措对那些管理规模不大的私募基金经理来说,确实是不小的诱惑。“我们是铁了心做这件事。”王啸非常坚定地告诉期货日报记者,自己在做FOF投资时就产生了并购私募的念头,而且念空科技未来会一直做并购,这是从海外几家大型量化对冲基金得出的经验,因为他们最后都是通过并购屹立在金融市场的。

  然而,王啸的最终目标是做成像美国大型对冲基金千禧年那样的私募。“千禧年内部有几百个团队,念空科技的架构也会朝这个方向发展。现在国内量化流行多策略,在我看来,单一基金经理在研发多策略时受制于时间效率,而非受制于能力,所以多策略必须辅以多基金经理才能保质保量。”王啸表示。

  据了解,在当前并不乐观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念空科技却在逆势扩张。王啸说:“我们所有的事情都是按照最高的标格来做,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环境这么差,你原来可以赚更多,但你却在这里烧钱,如果把这些成本都剔除掉,你可以过得很好。”

  对于这些质疑,王啸并不买账。他表示,念空科技的目标不只是赚钱,而是要在市场放开时做足准备,做大公司。现在的量化对冲行业,有点像春秋战国时代,这边出来一家私募,那边出来两三个人组成的私募,然后就开始运作了,这种现象未来肯定会消失,包括现在协会也出来了一些私募新规,未来小私募的生存空间肯定是有限的。

  在王啸看来,尤其是量化对冲私募,其与主观私募很大的不同在于,需要不停开发新策略才能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这点在国内可能没那么明显,因为国内量化投资还处在初级阶段。比如你做多因子策略也很好赚钱,但在未来不那么好赚钱的市场环境下,需要有人不停地开发策略,那么团队越大、策略开发速度越快的私募就越具备竞争力,小的私募将逐渐被挤兑掉。”王啸认为,私募行业最终会像美国一样,剩下10家左右的大型量化私募。

  同时,王啸也非常看好现在的私募并购环境。他说:“很多从国外学成归来的人才团队,他们的水平和管理规模是不成正比的,这就意味着有很多东西可以挖掘,可以用相对便宜的价格把那些被低估的团队收进来,所以我觉得现在是很好的时代。”

  不过,由于目前市场被限,王啸并不否认从另一个角度看现在也是一个比较坏的时点,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我坚定地认为现在是做并购的好时机,以后不一定有这么好的机会了。现在私募比较多,而且很多小私募很难活下去,成本比较高,大型私募都在求自保,也取决于自己想做的事情。可能我们更激进一点,人家都在熬冬天的时候,我们在搏,搏到股指期货市场放开的那天。”王啸如是说。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虞凌云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22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360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