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新众生相:机构踌躇网下打新 询价数量下降

www.yingfu001.com 2014-06-02 16:00 赢富财经我要评论

  尽管新股尚未开闸,但新政的影响力已显现出来。

  5月26日,是网下投资者备案的截止日,此前的5月13日,证券业协会启动了网下投资者的备案工作。

  根据证券业协会下发的《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投资者备案工作的通知》,此次备案采取“差别备案”方式。

  其中,证券、基金信托、财务公司保险以及QFII等六类投资者可自行在协会备案。其他机构投资者如私募、投资公司以及个人投资者则需要证券公司向协会推荐备案。

  但和此前一轮IPO不同,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了解,券商对于这类投资者的推荐备案并不积极,他们自曝目前的策略是“绝不主动找客户来备案”。

  此外,基于网下打新门槛的抬升,有些询价机构选择退出这一市场。(点击查看:热销混基)

  券商冷对客户备案

  “我们现在的态度是如果客户主动找上门来,着急催着我们要备案的,就把他们的资料录入系统,向协会推荐其为网下投资者。”深圳一家券商资本市场部人士陈婷(化名)表示。

  据陈婷介绍,目前需要券商推荐备案的投资者分为两类,一类是券商营业部的大户,一般是各家券商独享的客户,他们会比较积极地帮客户备案;还有一类是私募和投资公司,他们在很多券商都有开户。对于这类客户,券商的态度是“能推则推”。

  “现在的游戏规则是网下投资者只要找一家主承销商推荐备案,就可以参与市场上发行的所有项目。像私募和投资机构在哪家券商备案都一样,我们还是希望他们到其他券商备案。”陈婷说。

  这种态度在业内颇有代表性。

  “现在帮私募和投资公司备案没有意义,又不能抢来客户,所以大家都是能推则推。”一家上市券商资本市场部人士直言,券商没有动力帮这类机构完成备案工作。

  券商此次不积极的态度,与2013年底新股开闸时有着天壤之别。彼时,券商都在争夺这类优质客户资源。

  深圳一位私募投资经理介绍,彼时,投资者想要获得网下询价的资格,必须达到券商的条件:在其旗下的营业部开户,资产账户达到5000万元或1亿元不等。

  由此,券商推荐网下投资者参与新股询价成为一种特权,亦是他们争夺大客户的手段。但新股配套细则修改后,网下投资者备案统一由协会把关,券商也就没有动力忙这些烦琐的工作。

  还有一位券商投行人士则指出,券商前热后冷态度的变化,跟备案所带来的庞大工作量以及协会赋予券商的核查责任有关。

  “我们要帮100多位客户备案,每一位机构客户的材料包括各种资质文件,如工商营业执照、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投资A股证明文件、有关新股询价的模型等。”前述上市券商资本市场部人士介绍。

  最麻烦的问题是证券业协会规定券商负有核查责任。“如果推荐的投资者出了问题,就会查推荐的券商。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帮投资者备案。”一位券商人士直言。

  询价机构数量下降

  与券商对新股态度降温类似,此次参与备案的网下投资者对打新的热度也大幅降低。业内预计,参与这轮新股询价机构的数量会有所下降

  “一季度新股开闸时,我们有近10个账户可以参与网下新股询价。但这次备案只申请了3个网下投资者的资格。”一位私募人士透露,此前,公司借用部分员工的账户参与新股询价。但协会发布的新规强调不能借用他人账户参与打新,因此这类账户已“被废弃”。

  此外,还有一些没有股票市值的账户放弃参与网下打新。例如,某家券商旗下有两个资金运营部门,管理着公司日常现金,该账户并没有股票持仓市值。

  “年初对网下投资者参与打新并没市值配售要求,但现在要求沪深两市各有1000万元股票,我们考虑到资金部的性质,以后不会参与网下打新。”一位券商资金运营部人士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发现,基于网下打新的市值配售要求,有一批私募基金、财务机构等对即将开闸的打新持观望态度。

  “机构都在考虑市场这么弱,如果各拿1000万元的沪深股票市值,值不值得?”万思资本总经理林海指出,假设以沪深300和股指期货对冲的模式操作,满足打新条件的成本是将近3000万元,其中,2200万元是股票市值,600万元是股指期货对冲的仓位。

  与此同时,伴随打新成本上升的是未来打新的收益呈下降趋势。

  “现在网下中签比例逐渐下降。以1亿元资金参与打新估算,最早单次中签可获配一两千万资金,一季度时下降至三五百万,估计这次开闸后会下降至200万元左右。”深圳私募基金人士测算,今年一季度打新年化收益率能达到12%-15%,但未来估计会下降至个位数。

  基于打新收益不确定性和成本提升的双重考虑,有一批曾在一季度参与网下打新的机构打算在首轮新股发行时暂时退出。

  “如果是拿1亿元打新,仅满足条件就要超过3000万元的成本,这非常不划算。”林海指出,机构担忧如果网下打新没有获配新股,但持仓又出现损失,就变成“赔了夫人又折兵”。

  “有些财务公司、大户还是属于低风险投资者,他们没有把握在二级市场投资能通过对冲工具做到稳赚不赔。”前述深圳私募基金人士亦表示,新股规则修改后,网下打新变得比较尴尬。除非资金规模够大,不然打新就是一个鸡肋。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虞凌云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22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360安全检测